8月9日晚,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北村,远处青山苍翠,近处庭院错落有致、柏油路平整干净,村里的老人坐在大门口看着晚霞、聊着天,和谐而安逸。
52岁的村民乃比江·乌拉英急匆匆地赶往赛依不勒·乌拉因家中。“今天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讲堂’特色主题教学活动内容丰富,不能错过。”他笑着说。
今年初,为提升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村里每周举办一次“国家通用语言培训讲堂”特色主题教学活动,将热爱祖国、民族团结、遵纪守法等教学内容融入木卡姆文艺表演,做到寓教于乐。
然而3年前,乃比江对上课可没这么大兴趣。“村里组织过不少培训,但我学了很久也学不进去,上课坐不住。”他说。
2021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干部张永德到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北村担任“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后,像乃比江一样的村民逐渐喜欢上课了。
张永德到村里后,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听村民的想法,把他们的困难诉求都记录在册。当得知大家反映村里组织的宣讲课堂教学方式枯燥、难以让人集中精力后,他带着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展开了讨论。
不久,一份“呼和哈夏北村示范点创建”工作方案便出炉了,包括打造文化小广场、创建木卡姆文化大院、开设小院讲堂等文化艺术活动……
赛依不勒12岁就开始和父亲学习木卡姆,是精河县县级木卡姆文化传承人,有30多名徒弟。村里将木卡姆文化大院设在了他家2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
“依托这个大院,我们联动村里的文艺能人,将政策法规等宣讲内容融入歌舞表演,改变以往枯燥说教式的宣讲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北村党支部书记白岩说。
工作队不仅把村里的文化活动搞活了,也让村民挣钱的渠道更广了。
走进位于呼和哈夏北村的精河县美柜雕刻店,雕刻机不时传来轰鸣声,一块块原木经过刨皮、切割、抛光、雕刻、刷漆等工序,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最后走向市场。
美柜雕刻店的负责人叫吐尔根太依·阿拜白克热。2016年,24岁的吐尔根太依大学毕业后,在酒店、铁路工地、修理厂等多个地方打过工。2017年,吐尔根太依来到昌吉市一家雕刻厂打工,并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两年后,吐尔根太依为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选择回到家乡。
“当时我就想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雕刻店。”吐尔根太依说。
开店第一步就是筹集资金。为解决资金问题,吐尔根太依找到了工作队。工作队与村“两委”按照“村集体 产业 农户”的经营模式,以租赁的方式在村里为吐尔根太依提供了450平方米的厂房,又协调后盾单位争取50万元项目资金,把原有的厂房改扩建成500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帮吐尔根太依把雕刻店开了起来。
如今,吐尔根太依的雕刻店有10余台大小设备,实现年产值200余万元,带动7人就业。
在美柜雕刻店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又涌现出装饰装修、建材销售、超市、水暖安装、长途运输等众多增收业态,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一年比一年高。
“如今,村民的生活就像村里墙绘上的画,五颜六色,多姿多彩。”张永德说,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就是我们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