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回升得很快。中午时分,强烈的阳光把装载车司机李国强的脸晒得黝黑,只容得下一个人的驾驶室里非常燥热,虽然门窗紧闭,但细密的沙子总能从车门缝里钻进来,附着在李国强的脸上、耳朵里,甚至眼睛里。
这是在兵团二师三十八团—塔中沙漠公路项目标尾段的施工现场。
建设中的三十八团—塔中沙漠公路。
该项目起点位于三十八团,终点位于且末县塔中镇,全线需要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151.764公里,项目里程长,沿线沙丘多、沙尘大,施工难度高。李国强要做的,是要在沙漠里推出一条路来。
李国强正在进行推土作业。
李国强家住三十八团,由于该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从沙漠里建出一条公路是团场职工群众多年的愿望。然而,大漠变通途绝非易事。
“沙漠里春天风大、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尤其是刮起风沙来,啥也看不见。”李国强说,公路刚开始建设的时候,一眼望去全是沙丘,推平一座又是一座,有时候刚刚推开一条路,一夜大风过后就又给埋上了。
路被埋了,就继续推;一个人干不够,就一群人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国强一干就是22个月。如今,沙漠公路已完成基层摊铺130多公里,总体工程进度达到86%。
“再过两个月,沙漠公路就能建成通车了,到时候我就给自己放个假,带着家人一起来看看我参与修建的这条路。”李国强说,虽然修路很辛苦,但是一想到公路建成后能够带来诸多有利条件就觉得很值得、很自豪,而且在家门口修路务工还有钱挣,两年下来孩子的学费不愁了。
曹家俊正在进行测绘作业。
沙漠公路项目是“00后”技术员曹家俊大学毕业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他主要负责项目的测绘工作。而在沙漠里搞测绘,就必须要学会跟风沙打交道。
“理论跟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曹家俊介绍,刚开始进入工程的时候,他会跟同事们按照理论和惯例在布线时打出一定的提前量,可是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他发现这种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在沙漠里却行不通,因为风沙一刮,原来布置的标记就会被风沙破坏,到头来还是要重新测量和布线。“所以后面工程建到哪,我就跟到哪。工程修多少,线就布到哪。”曹家俊说。
沙漠不同于平地,沙路难走,车也上不去。曹家俊和团队就只能扛着几十斤重的设备往沙丘上爬,如果遇到风沙天气,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千难万难,也要克服。“再难也要完成测绘任务,我年轻,腿脚快,能多干就多干。”每次测绘完,曹家俊总会累得气喘吁吁,但是看着身后运转的机器、施工的工人,他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小曹做起事来十分卖力,虽然环境恶劣,但是从不抱怨。他总是说,这是他参与的第一个工程,一定要保质保量认真完成。”沙漠公路项目现场总工程师李攀峰提起曹家俊时忍不住称赞。
孔亚峰正在指挥车辆施工。
跟其他人不同,同样是项目技术员的孔亚峰见惯了沙,“尝”够了沙,风沙天对他来讲不算困难。对他而言,常年缺水、缺电、无信号才是最大的困扰。
“缺水,可以从别处拉;缺电,可以用发电机;而缺信号……”回想起项目刚开始建设的时候,孔亚峰一时语塞。
没有通信信号,在沙漠里同家人联系就成了一种奢侈。“工程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吃住都在这里,晚上回到住处想跟家人聊聊天但是没有信号,要想打通电话就要翻越重重沙丘去团里或镇上,可是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压根没有时间。”提起之前的困难,孔亚峰打开了话匣子,“不过现在好了,公路再过两个月就能通车,通讯信号也已经覆盖,现在随时都能跟家里联系,工作起来也更有劲。”
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像李国强、曹家俊、孔亚峰一样,数百名沙漠工人都有着一样或者不一样的困难,但是他们相信,等沙漠公路建成通车的那天,他们会骄傲地向别人说:“这是我参与建设的公路,我为之自豪、高兴。”
记者:魏承亿 丰溢萱 通讯员:贾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