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我家来住!”风雪之夜哈密480多户居民免费留宿2000多名滞留旅客-凯发备用手机登录
2024 02/27 19:01:36
来源:哈密市融媒体中心

“来,到我家来住!”风雪之夜哈密480多户居民免费留宿2000多名滞留旅客-凯发备用手机登录

字体:

  “我家有干净被褥,到我家来吧!”

  “别担心,我们马上就来接你,你再坚持一会儿……”

  “冻坏了吧?来吃碗热汤饭吧!”

  这一句句温暖的话语都被定格在刚刚过去的那场寒冷的风雪寒潮天气。

  自2月16日至18日,一场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寒潮天气席卷哈密,哈密市一区两县气温断崖式下降,伊州区最低温度居近20年最低。正值春节返程高峰,进出疆的4万名旅客被滞留在连霍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哈密段上。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哈密各地各单位各族群众争相伸出援助之手,倾注全力,所有滞留旅客均被妥善安置,480多户各族群众敞开怀抱,像亲人一样接待被风雪滞留的2000多名旅客。

2月17日,在伊州区乌拉台乡乌拉台村村民努尔海霞·乌拉英家中,滞留旅客梁丽一家品尝奶茶和哈萨克族小吃。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文堃摄

  风雪无情,人间有爱!在哈密,这块30多年前曾经因为同样的故事,感动全国的真情涌动的热土,在风雪漫漫的归途上,一双双援手、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素昧平生的赶路人。

  争先恐后报名热乎乎的饭菜上桌

  “家里的老人回到家,不时还会说,你做得那个汤饭太香了,就是家的味道,太感谢了!”这几天,伊州区二堡镇奥尔达坎尔孜村村民冶桂梅时常会接到奎屯市民小孟一家的问候电话。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天特别冷,而冶姐家特别特别暖和……”每当回想起2月17号那天晚上的经历,小孟都会被那一晚她们一家四口借宿冶桂梅家的温暖瞬间而感动。

  小孟一家过年前驾车带老人从奎屯出发外出游玩,因为假期时间紧,本计划赶在2月18日回到奎屯市,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刚进入g30高速公路哈密段不久,扬风搅雪的天气就让车辆寸步难行,因为天气寒冷,车内的温度也开始下降。就在一家人担心老人身体吃不消,急需一些取暖物品时,小孟和滞留在附近的1030余名旅客就由当地公安民警护送到伊州区二堡镇,小孟一家被村民冶桂梅接到了家中。

  “当时看到村里微信群里说,有旅客滞留在附近。我们都齐刷刷放下家里的事,争先恐后报名。我当时做了一些汤饭,想的是汤汤水水,他们吃起来也暖和一点。”刚进家门,冶桂梅就端来热水热饭,跑前跑后给小孟一家人准备了热乎乎的洗脸洗脚水。坐在温暖的房间,吃到温暖的餐食,家一样的温暖消除了小孟一家旅途的疲惫,小孟当即认下冶桂梅大姐这个“亲戚”。第二天临走时,小孟留下了奎屯家里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希望冶桂梅一家也能去他们那里“走亲戚、串串门”。

  那一晚,在哈密大地上,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当听说旅客滞留在高速路上,沿线的各乡镇农牧民纷纷发动起来,有的在寒风中指引路线,有的打开自己的家门欢迎陌生的客人,有的为被困旅客送吃送喝、送棉被……

哈密交警为滞留旅客送来了开水、方便面等。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洁摄

  在伊州区陶家宫镇马场村,当村干部在微信群里发出“谁家里可以安置滞留旅客”的信息时,几乎是第一时间,村民们纷纷在群里留言“我家里可以安排两人”“到我家来吧,我家里很干净”“我家里也可以住四五个人”……一句句简短的话语,像汩汩涌动的暖流温暖着严寒的风雪之夜。

  2月16日23时,看到路上驶来车辆的灯光,在休息区滞留了4个小时的张亚琴一家心中涌起别样的温暖。突遇极端天气,身边还带着4个孩子,不知所措中,伊州区三道岭镇居民的热情让她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张亚琴告诉记者,那天风特别大,人在车里都说不了话。“当地的居民能让我们住在他们家里,还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真的特别感谢,真的很暖心。”张亚琴说。

  三道岭镇居民安卡尔·哈力甫和他的朋友韩新晨得知有大量旅客在镇上滞留的消息,很多人都没有地方住,主动腾出自己的房间。他们说,不仅是哈尔滨人民热情,我们新疆人也一样很热情。

伊州区东河街道妥善安置滞留人员。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滕兴摄

  风雪无情人有情,当晚,2200余名滞留人员和600余辆车全部在三道岭镇妥善安置,三道岭人民主动为滞留人员提供食宿,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度过一个温暖、安稳的夜晚。

  因为风雪,阻断了长途跋涉的返程路,也因为风雪,让一座甜蜜之城温暖了很多人。2月16日夜,从星星峡到一碗泉,从白山泉到下涝坝,千里交通线上,上千名农牧民群众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安置受困旅客,让每一名赶路人感受到了“哈密温度”,也让更多人记住了哈密人民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哈密精神”。

  “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是他们温暖了我们的心”

  从安徽到阜康的旅客梁丽一家因大风降雪极端天气滞留在伊州区乌拉台乡,乌拉台乡乌拉台村村民努尔海霞·乌拉英听说后,主动将梁丽一家五口接到了自己家中。

  努尔海霞·乌拉英不仅将最宽敞的房子腾出来,还铺好了干净被褥,准备了奶茶和哈萨克族特色点心,温暖的房舍、热乎乎的饭菜顿时纾解了梁丽一家人在寒风中的焦虑。梁丽说:“真没有想到,在我们无助的时候,哈密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温暖,让我们无助的心一下子安定了。

  2月17日,受极端恶劣天气影响,g7、g335、s238等公路实行双线管制,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下涝坝乡附近滞留了500多辆车和1000余人,由于乡政府和各村村委会的住宿就餐条件有限,当地群众得知消息后,纷纷来到乡政府邀请滞留人员前往自家休息就餐。76户群众如何解决550多名滞留人员食宿问题,热情好客的农牧民用行动给出最好的答复。

在伊州区三道岭镇体育馆,社区志愿者正在为滞留旅客发放被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瀚麒摄

  张健一家5口来自昌吉州呼图壁县,遭遇寒潮天气过程后车辆无法前行,老人身体健康欠佳,1岁孩子的奶粉也快喝完,正当一家人着急的时候,今年44岁的村民阿肯拜克·马哈开车将张健一家人在内的7位乘客接到自己家,准备了手抓肉、胡尔达克等特色美食,还帮助孩子找到了奶粉。

  今年76岁的牧民叶尔哈力·木哈买提巴依主动邀请滞留的6名四川游客去自家住宿,还为游客煮了风干肉,聊天到兴起时,叶尔哈力·木哈买提巴依还弹起冬不拉,热热闹闹地度过了一个夜晚。

  在伊州区陶家宫镇上庄子村,村民阿不列孜·阿布列力木接回了梁显臣和王现行两家人,阿不列孜·阿布列力木的妻子准备了大盘鸡、炖羊肉和八宝粥,大家坐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喝着热粥,唠着家常。

  伊州区东河街道上阿牙村村民依明·牙牙为滞留旅客准备了香喷喷的抓饭;伊州区人大代表曹庆海为滞留旅客送上面包、饮用水、水果及饭菜让旅客带到路上吃;伊州区东河街道热心志愿者一早就起锅烧油,为滞留的28名旅客做了一顿热腾腾的臊子面。

  哈密,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家。

  这几天,在朋友圈、抖音视频里,都被一条条哈密人民救助滞留旅客的视频刷屏了!每条视频的后面,都跟帖了很多网友的感动留言。

  “手机刷到很多正能量的消息,感觉哈密人张开怀抱拥抱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正月初八的一场风雪,让天南海北的旅客滞留到哈密,他们匆匆的脚步代表的是新疆发展的速度,而哈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则再现了永不过时让人温暖的‘哈密精神’”。“响当当的‘哈密精神’,精神实力当属哈密。”

  风雪无情,哈密有爱。在这场强寒潮中,有多少人在为滞留旅客牵挂、服务,那一个个令人震撼且动人心弦的瞬间,见证着哈密的温度与速度。

  2月18日13时,伊州区三道岭镇2000余名滞留旅客已全部返程。14时,g30恢复通行,星星峡镇3500余名滞留旅客安全驶离。截至当天19时,巴里坤县1000多名滞留旅客平安返程。

  离开时,滞留旅客纷纷表达了谢意:“谢谢阿姨给宝宝一个暖和床睡。”“这里吃的喝的都有,非常感谢对我们的帮助。”“大家就像亲人一样,感觉回到家了。”感谢你们在漆黑的夜晚,在我们需要时帮助了我们……”一些旅客还留下手写的书信,或发来手机短信,向每一位伸出援手帮助的哈密人和哈密这座温暖的城市致敬!

  纸短情长,一封短短的书信,温暖的是很多人的心。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雪,虽然给春节假期返程的旅客带来了考验,但也因为难忘的哈密风雪之夜,为他们眼中的新疆,为热情好客,无私奉献的哈密人民多了一份温暖的注解。

  从星星峡到一碗泉、从白山泉到下涝坝,千里交通沿线的风雪被哈密人民身上的真情和精神融化了。

  当各族群众腾出了自家的住房,像接待亲戚一样备餐食、拉家常;当农牧民群众熬起热气腾腾的奶茶,煮好手抓肉,做好抓饭甚至烫好了火锅;当曾经陌生的人们因为一次特殊的温暖相遇成为生命里从此割舍不下的亲人,这场风雪仿佛成了一条纽带,既传递出中华民族大家庭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体现了哈密人民“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从新疆与祖国内地数千年的根脉中孕育,从37年前的“哈密精神”得到凝练,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将更加蓬勃的精神能量注入到哈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脚步里,让它生生不息,成为哈密这座城市最滚烫的标注。

  哈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毛红、傅敏婕

【责任编辑:周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