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患变沙利,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见闻-凯发备用手机登录
2024 08/28 16:18:5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沙患变沙利,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见闻-凯发备用手机登录

字体:

  塔克拉玛干,中国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被称为“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是“三北”工程中“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必须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建设牢不可破的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新时代新征程上,新疆以系统理念引领,统筹发力,因地制宜,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道路,推动防沙治沙面积成倍增长。

  沙患变成沙利,风沙变成风景,黄沙变成黄金。黄沙大漠正在徐徐展开一幅绿进黄退、人进沙退的美好画卷。

 补齐最后285公里

  盛夏,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乡,烈日高悬。在沙漠中行走,干燥的空气灼烧着喉咙。尼雅乡党委书记周飞和村民们正赶往下一个沙包。52岁的麦提如则·奥斯曼扛着做标记的木桩,等着划分属于自己的沙地。

  新疆是我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西部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区和路径区。民丰、于田两县更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前沿阵地。出民丰县城,100多公里外,曾有座被称为“东方庞贝”的精绝古城,悄无声息地湮灭在沙砾之中。

  依托“三北”工程,一条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已经将33.76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环绕。如今,这里只剩下约285公里的空白区,也是南疆风沙危害最深、条件最恶劣的区域。

  “这就是最后的缺口。”站上最高的沙丘,周飞一边抡起锤头将木桩钉入沙漠,一边喘着粗气说,这里常年被漫天黄沙席卷,能见度小于30米。气象部门统计,民丰县沙尘天气年均达280多天,沙尘暴常年“驻扎”近90天。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新疆正在攻坚“锁边固沙”工程,通过实施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生物治沙补齐最后285公里,实现绿洲连片、阻沙护绿。

  出民丰县城向东,约50公里处,亚瓦通古孜乡的一片沙漠中,推土机、挖掘机,机器轰鸣,扬起阵阵黄沙。“这里将进行13万亩生物治沙,先推平沙包通路,再种下防护林带。”中铁建发展集团民丰治沙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硕,来到新疆不到半个月,每天奔波于指挥部和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进展。

  “最高的沙包将近15米,相当于5层楼高,估算每亩成本要2000块钱。”于硕介绍,项目外围实施工程治沙,通过高立式阻沙沙障加草方格进行固沙,内侧设置防风林带,种植胡杨、沙枣等作物,因此他除了“盯住”工程进展,还要寻找凯发备用手机登录的合作伙伴。

  “沙包大的片区给企业,平整一些的给农民,这样能大大降低成本。”民丰县林草局副局长贾磊最近奔波在各个乡镇。按照“谁投资、谁种植、谁受益”的原则,将国有未利用土地划转村集体管理,由村里从实际出发,对有意愿发展沙产业的农户,按照每户50—200亩不等规模分配给有种植能力的当地农户。

  “我准备再承包400亩沙地,到秋天你再来看,这里就会种满红柳,一片一片地变成绿色。”麦提如则·奥斯曼曾经承包超过1700亩红柳地,有丰富的大芸种植的经验。“这些年,环境在慢慢变好,收入也在逐渐增加。只要干,就能成功。”麦提如则·奥斯曼很有信心。

  新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主攻沙漠边缘林草湿空白区锁边,阻止沙漠扩张;加强绿洲外围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建设……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封修造”并举,最大程度提高“扩绿、兴绿、护绿”的质效。

  沿着沙漠边缘向西600余公里,巴楚县精准固沙造林示范区,一株株沙枣、梭梭等沙生树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围绕县域沙化土地实际和特点,巴楚县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和托格拉克沙漠综合防治为重点,建成了“一网、三带、五区”总体布局。

  “通过引洪灌溉、退化林修复、封沙育林、封禁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扎实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工作。”巴楚县自然资源局防沙治沙项目负责人王振介绍,今年巴楚县已完成防沙治沙面积53.91万亩,完成40万亩胡杨林有害生物防治,白沙山旅游景区防沙治沙示范点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

  治沙也致富

  傍晚,飞机缓缓降落在于田万方机场。记者原本预期漫天黄沙扑面的状况并未出现,眼前风和日丽。车窗外,满目绿意。

  收起口罩,乘车离开。迎宾路上,记者偶遇了一场热闹的维吾尔族婚礼。路边的绿荫带下,身着盛装的新人在亲友的簇拥下载歌载舞。

  “绿中行,花中走,这里拍照太好看了,美好的景色是对新人甜蜜爱情最好的见证。”伴郎阿力木江·买提卡斯木介绍,随着生态越来越好,迎宾路两侧林带常有婚礼举行。

  作为我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于田县多年来饱受风沙之苦,但“三北”工程,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希望。

  要生存、先防沙,要发展、必治沙。多年来,于田县秉持之一理念,大力发展沙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政府搭台,让群众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中,实现防沙治沙可持续发展,有力推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于田段治沙工作。

  “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建设难以持续。”和田地区林草局副局长骆爱科说,不仅要向沙漠要生存空间、要生态效益,还要向沙漠要经济效益、要社会效益。

  于田县林草局局长阿里木江·麦麦提如则介绍,政府负责修建配套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高大沙包的工程固沙项目建设,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动员本地农户参与种植。农户负责平整土地、苗木种植、简易滴灌和后续管护。

  治一片沙漠,富一方百姓。

  于田县充分发挥当地农户喜欢种植肉苁蓉、玫瑰花的优势,实现防沙治沙产业化。

  肉苁蓉俗称“大芸”,是一种寄生在红柳、梭梭的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沙漠人参”。在沙漠中种植红柳和梭梭发展大芸产业,不仅有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

  农民艾则孜·买提肉孜最近在忙一件“大事”——收大芸的种子。他从2009年开始尝试在8亩红柳上接种大芸,至今已发展到950亩,还成立了合作社。

  艾则孜·买提肉孜说,他所在的奥依托格拉乡塔吾哈孜村有30%的农户都在种植红柳大芸。塔吾哈孜村村委会今年也新开垦了150亩沙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全民参与防沙治沙,在于田县与沙漠接壤的5个乡镇中已成为一种共识。

  距离村庄较远的沙漠怎么治?针对距离县城10公里以外、开发难度较大的地块,于田县加强与企业的配合,引进瑰觅生物等龙头企业,投资种植大芸、玫瑰花等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植物,推动产业发展与防沙治沙融合。

  为解决肉苁蓉、玫瑰花产业发展链条短、带动群众增收能力弱的问题,于田县引进新奇康药业、神华科技、新疆正源药业等企业,采取“企业 基地 合作社 农户”发展模式,延链补链强链,投资建设了集商品集散、产品加工、价格信息汇聚、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于田县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

  “大芸市场交易价格大幅提高,更趋稳定。”于田县大芸协会会长买吐如则·买吐送说,如今于田县大芸产量已达到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85%。在于田县,大芸、玫瑰花相关合作社已达40余家,培育龙头企业3家,带动就业1万余人,真正实现了沙产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不仅让沙漠变绿,还能让沙漠“生金”,实现绿富同兴。

  随着沙化土地治理的不断推进,“于田模式”带动沙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新疆沙区特色经济植物种植面积达184.5万亩,特色沙产业企业达58家,沙生作物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沙漠旅游……新疆各地加大对沙产业的探索。

  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区里,护林员正在对沙枣树、杨树进行修剪。46万亩新疆杨、文冠果、红柳、胡杨、苹果、西梅等生态和经济林,让“风起沙石扬,埋地又压房”变成历史,也让生态收益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阿克苏市柯柯牙镇,防沙治沙的“硕果”——冰糖心苹果,坐专列、乘专机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苹果、红枣、核桃……在阿克苏地区完成的120万亩人工造林中,超过六成是经济林,既能防沙治沙,又结出致富硕果。

  加快“双缩减”加大“双增长”

  从和田出发,驱车向西北行驶23公里,车窗外满眼绿意,让人难以想象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40分钟后,一座拥有7.6万亩林地的新城映入眼帘。若干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连绵起伏的沙包。

  “与大自然争夺一点点立足之地,甚至是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争夺。”站在新城边缘的一处台地上,极目远眺,遗留的沙包上,芦苇栽植的草方格阻止沙丘移动。和田县林草局副局长郭丹丹说,更大的“格子”是防护林,每个“格子”里,从饲草到粮食,正在慢慢填满绿色。

  2012年至今,和田县新城依托“三北”工程和“双重”项目,累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9876万元,县级财政投入26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亿元,紧紧围绕“六种治沙模式”,实施“三纵十八横”防沙治沙,从一片沙漠建成拥有7.6万亩林地的新城。

  和田县新城,是新疆防沙治沙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沙化土地扩张趋势得到遏制,荒漠化土地面积逐渐缩小,绿洲生态系统持续改善。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42.8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平均植被盖度由12.08%增加到13.2%,荒漠化和沙化首次实现面积“双缩减”、程度“双减轻”,结束了新疆作为全国唯一沙化土地扩张省区的历史。

  成绩来之不易,前路仍然崎岖。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还要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久久为功。

  为坚定坚决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新疆出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总体方案》,以过硬政策措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阻击战聚集,形成多部门协作、多渠道投入、多方面参与的新时代防沙治沙格局。

  “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九条措施,为我们明确了方向。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必须完成。”骆爱科说。

  在资金方面,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增的防沙治沙项目,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先干后补、干好再补、以奖代补。

  在沙漠边缘植绿护绿,水是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运输距离远、水源保障紧、用水成本高,就像一个个拦路虎,横亘在防沙治沙者面前。“在防沙治沙的进程中,新疆突破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最大程度提高每一滴水的利用效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说,尤其对用水指标、水资源费优惠等举措,提高了防沙治沙生态用水保障水平。

  眼下,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治沙护绿动作不断,推沙包、修路、拉电,防沙治沙工程项目热火朝天。新疆布局7个重点治理项目,13个子项目,涉及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哈密市7个地州市的46个县(市、区),综合治理规模2592.06万亩,总投资达123.55亿元,将持续至2030年。

  路虽远,行则将至。各族群众用智慧与汗水,换来黄沙披绿。

  事虽难,做则必成。久久为功,终将建成一座“绿色长城”,筑牢北方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屏障。(记者 李自良 关俏俏 丁磊)

【责任编辑:张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