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胡杨镀金时,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下,疆内外各族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互鉴、融合发展,使得中华文化这棵大树愈加根深干壮、枝繁叶茂。
漫漫丝路,悠悠千载。植桑、养蚕、缫丝等技术自东向西而来,与当地传统花色图案缱绻交织千年,形成了被称为“丝路活化石”的艾德莱斯绸。在艾德莱斯绸的主要发源地——和田市吉亚乡想尽一切办法为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保驾护航。
安图姆罕·吾热依木是家族第六代艾德莱斯绸匠人,12岁开始学艺的她已有48年的织造经验。“现在我们有了合作社,有了手工织造厂,也有了机械织造厂,艾德莱斯绸会一直美丽下去。”秋日午后,安图姆罕·吾热依木手脚并用,熟练地操纵着手工织机,数千根丝线刺穿时光和尘埃,一点点交织成绚丽的艾德莱斯绸……
吉亚乡一个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里,维吾尔族姑娘在操纵手工织机。(新华社记者董博婷 摄)
和艾德莱斯绸一样,中华文化之树上的每一枝、每一叶都被滋润着,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都得到了积极保护和传承发展。
曾经广袤三百里、一朝沉睡千年的楼兰古城,于烽火和风沙中屹立两千年的交河故城,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克孜尔石窟都被细心呵护着。新疆境内,6处文物收入《世界遗产名录》,13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均得到有效保护。濒于失传的《福乐智慧》、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等一批各民族文学作品也被搜集抢救,重焕生机。
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充分尊重和保护各种民俗文化,实现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伊宁市六星街是一片多民族聚居区,近年来,这里成了游客们的打卡地。人们左手一碗古兰丹姆古法冰激凌,右手一只俄罗斯族现烤列巴,踏着暖风送来的手风琴旋律,穿过光影斑驳的街巷,在五颜六色的房屋前拍照留念,留下一个个美好盛夏的定格画面。
塔塔尔族乐手海扎托拉·艾尼瓦尔是六星街的居民,他和俄罗斯族好友亚历山大·扎祖林一起,召集不同民族的琴友组建了一支民族团结手风琴乐队。“乐队成立后不断有新成员加入,我们不仅能一起享受音乐,还能通过彼此深入了解各族文化。”
伊宁市六星街民族团结手风琴乐队在排练。(新华社记者张曼 摄)
这支乐队现有13位不同民族的成员,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手工艺人。他们演奏的曲目既有民歌小调,也有流行金曲,已成为伊宁市各类演出活动中的常客,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在新疆,随处可见文化交融带来的欢乐与活力。“元宵灯会”“阿依特斯”“库姆孜弹唱会”“那达慕大会”……各族群众共享民俗活动。摔跤、叼羊、达瓦孜、毛皮滑雪赛……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同场竞技、互学共乐。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各省(市)援疆工作指挥部的努力下,对口援疆工作结出文化交流硕果。首都文艺小队分赴和田各地;上海的户外综艺节目来到喀什老城;浙江援疆题材话剧《天山的灯》被搬上阿克苏的舞台……
来自北京的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山建宁先生,到新疆和田市墨玉县指导当地书画爱好儿童创作。(新华社记者董博婷 摄)
越来越多的新疆人、事、物被搬上银幕,呈于舞台,写进书里,拍成影集,走出新疆,与更多的人相见。古老的艾德莱斯绸“进军”了时尚圈,亮相国内外时装周;民族团结手风琴乐队乐声远扬,前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出,在上海进博会的舞台用琴声演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
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打造的歌舞剧《新疆是个好地方》获得最佳剧目奖,该作品以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展现了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现状,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千百年来,神州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熔铸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融入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如今在新疆,各民族人民广泛交往交流、深度交融已是常态,大家打起手鼓唱起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共同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记者董博婷、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