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能不能把高标准农田转化为数字资源实现线上交易?”“农产品增产后能不能通过系统分析发现增产的根本原因?”“我们要在高标准农田里搭建数字系统、智能系统。”……2月1日,在沙雅县农业农村局会议室里,一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招标研讨会正在进行。
“沙雅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3万亩,建成后要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这样才能让高标准农田在生产上发挥出高水平。”沙雅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宋勇说。
建好高标准农田不是目的,让高标准农田发挥更大作用才是目标。
春节前,沙雅县已经开始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化的具体方向和细节,2月1日的这场招标研讨会就是和拟投标的公司进行沟通,明确建设的具体内容。
沙雅县要通过互联网为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涉农部门及移动信息化应用端提供服务,把高标准农田搬到互联网上,实现耕地管理、林果管理、农业社会化服务、畜牧业管理、乡村资产监管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管理。
“简单地说,就是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让高标准农田、畜牧业发展、土地资产都能在互联网上进行管理和交易,从实体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让更多人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交易。我们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这一目标。”宋勇说。
宋勇介绍,在以往的实践中,土地只能通过实地查看的方式才能确定流转意向,如果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国内其他省份的企业就能获得更多信息,让高标准农田实现增值。
一方面,沙雅县农业农村局在谋划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赋能,另一方面乡村里也掀起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热潮。
“今年我们村将主要采取‘农户 合作社’的模式进行适度规模经营,这样一来,高效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技术都能实现,土地收益就更高了,村民把土地入股合作社以后,还可以外出务工实现增收。”1月31日,沙雅县努尔巴格乡阿热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艾斯喀尔·麦麦提正在组织村民开会。
“这事靠谱,我听亲戚说了,英阿瓦提村2019年就这么干了,他们的土地面积跟我们差不多,但是规模经营后,土地收益每亩提高了300多元,外出务工每个月还能收入3000多元。”阿热勒村村民尧力达西·买合木提说。
沙雅县从2017年开始尝试三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农户 合作社”“农户 合作社 公司”“农户 家庭农场”。合作形式不同,带来的变化也不同。比如“农户 合作社”的模式可以形成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农户 家庭农场”的模式则让更多土地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中,既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又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给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又给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光明的前景,我们就是要通过多方努力,让农民钱包更鼓、生活更幸福。”宋勇说。